根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中国化学会自2015年11月27日启动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候选人选拔工作。
中国化学会从全国318位申请者中初选出了16名青年人才候选人,参加了2015年12月2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组织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沙龙。16名青年人才候选人在学术沙龙活动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优秀科研成果以及未来研究计划,18位评审专家结合自身经验为16名青年人才的科研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沙龙活动后,经过18位评审专家现场三轮投票,遴选出6名“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我院副教授吕珊珊荣幸入选。名单如下:
中国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拟托举人才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研究方向 | 工作单位 |
1 | 陈 雨 | 男 | 生物医用材料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2 | 程 靓 | 男 | 化学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3 | 古志远 | 男 | 基于孔材料的分析化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4 | 胡蓉蓉 | 女 | 高分子化 | 华南理工大学 |
5 | 蒋尚达 | 男 | 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 | 北京大学 |
6 | 吕珊珊 | 女 | 蛋白生物高分子材料 | 北京化工大学 |
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介绍
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要求,中国科协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引导、支持学会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培育造就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打造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由中国科协立项,中国化学会组织申报、评审、实施、检查验收等阶段。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对每一位扶持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三年。重点支持自主科研选题、设计,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在有影响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任职等,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努力成长为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确定“青年托举人才”后,化学会拟自2016年起正式实施。对“托举人才”予以每年15万元资助,稳定支持三年,并根据“托举人才”实际需求,利用学会智力资源和学术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沟通、服务机制,助力“托举人才”潜心研究,把握好“科研创新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