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增强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化学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宏德导师”研修班系列培训活动,秉持博采众家之长的思路,化学工程学院邀请了国内一流化工学院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导师进行专题培训,继浙江大学的邢华斌教授的报告之后,1月14日下午,化学工程学院又邀请到清华大学的骆广生教授及天津大学的马新宾教授分别开展了主题为“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为人、为学、为师”和“厚植化工情怀,勇担时代使命”的专题报告,此次讲座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由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邱介山教授主持,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学习和讨论。
首先,骆广生教授从“大学的定位、导师的定位、研究生的定位、学术品位和学术鉴赏”几个方面阐释了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他从“为人”、“为学”和“为师”三方面分别阐述了一名好导师应该具备的修养。他提出研究生培养应该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把现在的科研与将来的事业如何结合起来,将知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应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即价值观、敬业精神、职业态度的培育等。在对学生的学术贡献评价上,应着重定位于工程学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培养,才能保证学科的长远发展,才能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和化工产业的发展做出切实贡献。骆教授的精彩报告,让每一位研究生导师的思路更加清晰,为导师的研究生指导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院长马新宾教授从学院发展的宏观角度,阐述了如何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促进学科发展。他介绍了天大化工学科专业设置、学院学生的情况,介绍了《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1个目标,5个统一,3个体系,8大任务”几个方面说明了一流导师队伍是研究生培养的根本、基础和保障,并列举了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如优化选聘管理、明细导师职责、强化导学互动、提升育人能力、完善导师评价、选树育人典型等。他提出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能以工程技术创新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培养,能够与未来就业体系的目标相结合,能够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持续完善工程博士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
马教授以天大化工学院各个年代所做的代表性成果与时代相结合为例,阐述了导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应如何选择课题,如何将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如何与未来的就业目标结合起来。例如化工精馏、工业结晶、合成生物学、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绿色化工、生物质能源及资源创新及工程应用、固体催化剂结构缺陷调控方法、膜与膜分离技术、储能、构建能源小分子和二氧化碳转化绿色碳循环等多学科交叉、空天飞行器高性能燃料及应用、稀土催化创新、芯片制造领域中的关键薄膜技术、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等。
报告结束后,学院的研究生导师们均表示获益匪浅,并针对两位老师的报告内容积极提问探讨。校外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带来了优秀的学生培养经验,为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