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学科分别位列U.S. News 2024全球学科排名第43位和第58位

时间:2024-06-28阅读次数:543

2024年6月25日,U.S. News发布了2024世界大学和学科排名。我院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学科分别位列U.S. News 2024全球学科排名第43位和第58位,实现历史性突破。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也支撑了其他细分学科的发展,获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能源与燃料排名第80位、绿色可持续科学与技术排名第123位、环境与生态学排名第271位、地球科学排名第276位、工程学排名第347位。

化学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双一流”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领域的雄厚基础,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国家对清洁能源与低碳生态环境技术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先导,以形成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为目标,构建了具有学科前沿性和交叉性为特征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化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研究体系,长期致力于促进我国化工资源利用、化工清洁生产、资源与能源化工、环境保护领域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化学工程学科于1981年获化学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5;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中名列全国第5;201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并入选首轮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名单、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第六;2023年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中期审核),获批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化工安全管理和交叉学科氢能科学与工程;合作建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另有8个校级创新团队,形成了“团队合作、协同创新、敢为人先、服务社会”的创新文化,为高端人才培养奠定了平台基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等重大产学研项目达20余项,获批经费达2.5亿元,产学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其中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已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国铝业、中粮集团、烟台万华等100多家大型企业提供了1800多套成套装备和技术,涵盖石油化工、化工、冶金、生物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制药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并向德国、巴西、新加坡、印度等国出口60多套装备与技术,形成了溴化丁基、MDI、烷基苯、聚酯、热塑弹性体等产品制造专用工艺和以碳五分离、烟气和尾气脱硫、脱硝、二氧化碳捕集等为代表的专有技术,近三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提高了我国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环境工程学科于1998年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12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入选国家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获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科现有6个省部级研究平台,教师37人,其中教授18人,15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设有“北京高校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水处理生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希生物能源联合实验室”、“化工行业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源环境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还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共同建设有“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学科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提升大化工行业的减污降碳水平”,面向国家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双碳战略需求,以“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化工清洁生产”、“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成因与工业废气深度净化”、“碳捕集及利用”等为特色方向,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取得诸多原创性成果,形成可推广的技术与产品,支撑了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近五年来,环境工程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以及生态环境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纵向项目和企业委托研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年均科研经费达35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和北京市级等科技奖励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千余篇SCI高质量研究论文(包括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为我校培养高层次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U.S. News 2024网址: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50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