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应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艺系王周君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瑞霞和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特别研究员周会来访我院,并分别作了题为“碳基资源催化转化绿色反应新过程”和“基于多相催化的可再生碳源的高值化利用”的学术讲座。我院院长程道建教授和三十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讲座中,刘瑞霞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离子液体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催化方面的优势,随后向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通过离子液体控制催化剂微环境,促进环己烷氧化的过程,以及聚离子液体催化剂在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方面的应用。周会研究员首先展望了固废/生物质资源化和二氧化碳减排及利用两个研究方向的应用前景,而后向大家展示了生物质中主要组分纤维素和木质素催化转化为化学品的研究成果,并对二维材料高效催化剂的可控设计与催化二氧化碳转化的反应机制进行了深入介绍。报告结束后,刘瑞霞研究员和周会研究员与在场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此次学术报告拓宽了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同时作为我院“化育天工 青年论坛”系列活动,成功促进了我院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有效推动学院科研事业持续发展。
嘉宾简介
刘瑞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优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入选者。曾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项目一等奖、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称号。任中国化工学会电子化学品专委会秘书长、《Rare Metal》、《Green carbon》、《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等期刊青年编委。研究方向: 碳基资源高值利用绿色新过程,从“开源(新型可再生资源转化)”与“节流(炼化副产低值产物高值化)”两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以催化剂构筑为核心,通过绿色介质调控、过程耦合及外场强化等手段,开发系统的碳基资源催化转化绿色反应新过程,发表论文9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含美国专利2项),实现了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马来酸酐催化剂百吨级生产并应用于多套万吨级工业装置,成果入选“十三五科技成就展”。
周会,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挂职)。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美国化学会可持续化学与工程讲席奖、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等。主要研究非均相热化学反应与质能传递理论、可再生碳源(生物质、固废、二氧化碳)的高值化利用技术。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atalysis(封面文章、高被引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编辑高亮文章、高被引论文)、PNAS、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封面文章、高被引论文)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担任国际碳捕集科学与技术大会主席、美国化学会第256届年会论坛主席,现任SCI期刊Carbon Capture Science & Technology(Elsevier,IF = 10.4)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