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上午,化学工程学院2026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部署会议在工程楼A203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林爱军主持,党委书记商云龙、院长程道建出席会议,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及各专业负责人参会。
林爱军副院长首先系统部署了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强调本次修订重点聚焦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双重优化。具体工作要求:拟于9月初完成初稿编制,10月开展校内专家论证,11月进行校外专家评审,12月形成终审方案,确保2026年9月新版培养方案正式实施。
程道建院长就学科发展布局做出重要指示:一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增设“智能化工”与“双碳管理”两个特色微专业,扩大“化工+大数据”专业招生规模;二是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实施“基础+交叉+实践”三维改革方案,将主修课程学分优化至150学分,新增人工智能、法律基础、经济管理等跨学科选修模块;三是在产教融合方面,推进智能工厂实习、校企联合课程等实践项目,同步开发AI课程智能学习平台并向社会开放。程院长明确要求,各专业须组建院领导牵头的培养方案修订专班,建立“党政联席会前置审议-教授委员会终审决议”的双级质量把关机制。
商云龙书记从“课程群-专业课-授课教师”三个维度强调工作要求:一是要精修专业课程群的课程地图,二是要精琢单门专业课的知识图谱,三是要精良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达到助教助学的目的。并强调学院将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纳入年度重点考核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与评估。
各专业负责人围绕实施方案进行发言,环境工程专业提出增设化工污染防治特色课程模块;能源化工专业计划构建碳资源利用与新能源储能双轨课程体系;“化工+大数据”专业拟着力加强计算机建模与生产工艺的融合教学。各专业均表示将积极引入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就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多项建议。
经充分研讨,会议形成“强基固本、交叉赋能、实践育人”的修订共识。此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立足化工学科前沿,通过系统性课程重构与产教深度融合,着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