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组织师生集体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时间:2025-09-03阅读次数:13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院组织师生代表集中观看大会直播,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也是一堂意义非凡的思政大课。

大会现场鸣响八十响礼炮后,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院师生不约而同、集体起立,随着《义勇军进行曲》齐声高唱国歌。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过程中,我院师生聚精会神,认真聆听每一句讲话内容,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时,全场师生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在阅兵分列式环节,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行进,无不让在场师生感受到胜利歌声的嘹亮和胜利日的光荣,当师生们注视着阅兵场上那一支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仿佛能看到 80 年前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那整齐划一的方队、先进精良的装备,彰显着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更展示了人民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

未来,我院将以此次观看阅兵为契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入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师生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以化工人的实干精神接续奋斗,用专业能力为国家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筑牢根基,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心得体会


观看直播内心深受震撼,整齐方阵与先进装备,尽显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强大力量,这场胜利是正义、和平与人民意志的丰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阶段,也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阅兵中抗战老部队方阵、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的“一老一新”,诠释着“传承”内涵。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融入研究生培养,以“大思政课”铸魂,通过“红色1+1”,“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明白“为何而研”;以“硬实力”砺志,鼓励学生在科研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攻克“卡脖子”难题,引导化工研究生在科技强国路上绽放青春光彩。

——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颖


14年浴血奋战,14年艰苦卓绝,四万万人不屈抗争,和平来之不易,警钟必须长鸣。今天,我们通过盛大的阅兵式不仅是纪念、缅怀和追忆80年前抗战的伟大胜利,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对于历史的铭记。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我要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教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加强课堂思政引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同时发挥好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阔步奋进强国强军新征程。

——化学工程系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蒲源教授


当我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现场,看到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步伐,看到和平鸽在北京的天空展翅翱翔,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感动!激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当前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和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开创新的历史,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心怀祖国,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应聚焦关键技术领域,秉持创新精神,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把今天的震撼、振奋和自豪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动力,助力国家在科技上的“领跑”,助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青年教师向中华教授


战旗猎猎、铁流滚滚驶过广场,嘹亮军歌、礼炮轰鸣响彻长空,80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赢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今日之盛景,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已以更强大的姿态守护和平、迈向复兴。这场阅兵让青年学子更深刻理解“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它激励着我们,要引导青年一代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汲取奋进的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勇担重任,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团委书记姜卓呈


作为一名化工博士生,观看阅兵式后,我深感振奋、感动与自豪。当整齐的方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军队的威武。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阅兵式上,先进的武器装备展示了我国国防科技的强大实力,国防重器的每一处性能突破,都离不开化工领域的底层创新与技术支撑。作为化工专业的学子,我深知科技报国的责任重大。我们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将个人志趣融入国家需求 。在科研中,聚焦智慧化工、绿色化工等前沿领域 ,勇于攻克“卡脖子”难题,以扎实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用科技守护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创新班博士党支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书记许庭铭


1945-2025,八十载沧桑巨变,昔日的烽火硝烟已化作今日的和平阳光。三军列阵,展示的不只是威武之师的气势如虹,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注脚。从任人宰割到举世瞩目,中华民族走过了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这场阅兵,既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对未来的豪迈宣言。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一声声“为人民服务”,蕴含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那些曾在硝烟中守护家国的热血,如今正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唯有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以小我融入大我,将抗战精神融入每一次奋斗,践行好新时代的“为人民服务”,才能让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我们脚下越走越宽广!

——学生党员、北化之星获得者梁效银


作为一名退伍士兵和大学生,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我心潮澎湃。看到整齐的方队和先进的装备,不禁回忆起自己服役时的岁月,那是我为国防贡献力量的时光。观看了这次阅兵,更是让我领略了更多的先进装备,让我深感自豪。同时,作为大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抗战精神、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在未来,我将以退伍士兵的坚毅和大学生的智慧,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也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退伍大学生士兵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