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JIN名师】记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化学工程学院化工过程强化教师团队

时间:2025-11-02阅读次数:10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过程强化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化工过程强化教师团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由院士领衔、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教学名师为核心、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队伍。团队坚持“四个面向”,以实现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牵引,形成了从科学基础研究-新工艺/新装备/新产业开发-工程化实施的全链条科研体系,构建了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材料、反应强化和分离强化三大技术平台,在培养化工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让中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挺进世界科研前沿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德为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团队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自觉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思想引航+榜样引导+职业引育”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四引”工作体系,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团队所在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计划。推动构建导学协同发展共同体,获校级“导学思政育人团队”,指导的博士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团队所在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团队成员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先进榜样不断涌现,多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团队王丹教授出席“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发布会-党员代表记者见面会

立德树人,当好人才强国“生力军”

团队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形成“乐教好学-产教融合”的育人文化,积极培育时代新人。

把好第一课堂“定盘星”,团队成员承担42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授课任务,形成“名师-名课-名教材”的教学“金字招牌”,团队成员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化工原理教学大赛特等奖,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和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多项荣誉。

团队教师讲授化工原理课程

站好科技引领“服务岗”,指导学生参加化工原理等专业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指导学生施杰与厦门大学合作完成重磅研究成果并刊发在《Nature》杂志;近5年累计培养600余名研究生扎根化工行业一线,书写“化工报国”的青春答卷。

团队成员带队参加北京市化工原理竞赛

创新引领,践行科技强国“攻坚队”

团队立足“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达4.5亿,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参与4项国家战略咨询项目,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科技十大进展”

勇闯“无人区”,团队国际率先提出超重力反应工程新方向,历经30余年构建了超重力“科学基础-新技术-工程应用”全链条研发平台,国际上首次实现商业化应用,建成全球首套3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碱液超重力反应分离耦合再生工业装置;合作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打开电池“黑匣子”,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守住“生态线”,针对工业含硫气体净化等工业废气深度净化新挑战,首创“超重力+”深度脱硫新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提升“影响力”,承办世界化工大会和国际化工过程强化大会等多次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显著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承办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

服务国家,争当教育强国“排头兵”

团队以社会实践传播化工精神,以成果转化助力行业发展。

实践育人“先锋队”,带领学生走进70余家化工企业开展社会实践,近5年开展28场“化工青年说”宣讲活动、“美丽化工”科普活动,助力北京市美丽化工科普基地建设,活动受益上万人次;团队成员支教新疆塔里木大学,参与塔里木大学化工学科建设;赴内蒙古科左中旗开展教育、科技、人才帮扶共建活动。

服务国家“智囊团”,承担“面向2035的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等4项国家战略咨询项目,工信部致信学校感谢团队,指出“撰写的报告材料,为编制相关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智库作用。


团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赤诚之心投身科技报国;潜心教书育人,以仁爱之心培育时代新人;勇攀科技高峰,以创新之力助力科技强国;矢志奉献社会,以担当之肩服务国家需求;团队注重薪火相传,以团队之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