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JIN名师】半生凌云始道高,绝知万事须躬行——记原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张泽廷教授

时间:2025-11-02阅读次数:10


【人物小传】

张泽廷:1946年生,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技术专业学组委员,《过程工程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石化技术与应用》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化学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主要在精馏、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膜分离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从事基础、应用基础和开发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部委级基金类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30多项,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勇做发展“开路人”。

他虚怀若谷,精益求精,争当改革“急先锋”。

他主张学科立院,教科兴院,人才强院,育人为本。

他以“思想家”搭配“实干家”,以“开拓者”搭配“老黄牛”,他就是原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张泽廷老师。

务实创新 勤政为院

 1989年张泽廷老师来到北京化工大学任教并担任化学工程学院院长,致力于学院建设。张老师秉承“不务空名,真抓实干”的思想,始终坚持把建设“一流学院、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作为工作目标。“学科立院、教科兴院、人才强院、育人为本”这是张老师在回忆起他担任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时不断强调的十六字箴言。

为建设化学工程学院一流学科,张老师从招贤纳士入手,利用学校、学院现有的教授资源,发展学科顾问,将各学院各领域的教授聚集起来,共同进行化学工程学院一流学科的建设。在张老师的统筹规划以及众多老师的努力下,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评估中被认定为一流学科。

张老师在教科兴院和人才强院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开辟出了适用于化学工程学院自己的科教模式。张老师抓住机会进行教学改革,提议博士生走进课堂进行授课,一方面提升其个人能力,另一方面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对于授课教师,秉持对学生负责、为学院服务的初心,张老师更是提出了教师教学两年考察制度,即每两年对学院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方面进行评价,将学生成绩与学生评价作为重要指标,全面打造一支学生爱戴、学生支持、学生信任的教师团队。在张老师的正确领导下,化学工程学院荣获了当时的教学全国一等奖。张老师在担任院长期间,化学工程学院从教授数量匮乏,发展成为拥有四名院士及八位长江杰青获得者,这些成果无不体现着张老师在科教兴院和人才强院方面领导方针与实施措施的行之有效。

 “协调关系、内外调和,把所有能量都带动起来,才能当好一名院长。”张老师这么说。在张老师担任院长期间,对内他团结学校各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增强各个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外他积极联合其他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取长补短。了解时代发展规律及学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转换目标角度及既定的发展方向,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法,为学院的发展鞠躬尽瘁。

春风化雨 辛劳育生

张老师热爱教育,将炽热情怀融入三尺讲台。他强调:“学院要发展,首先就是要重视本科生教育,要把课讲好。”初登北京化工大学的讲台授课时,同学们因张老师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经常在课堂上窃窃私语,张老师将讲授的速度变慢,坚持每次上课前认真备课,上课时将讲授的重点全部板书,且每个重点知识都有对应的例题,让同学们能够深入浅出地理解上课时讲授的内容。慢慢地,同学们接受了张老师这样的授课方式。直到最后,同学们下课时主动起立鼓掌欢送张老师,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想起这个画面,张老师欣慰地笑着说:“大学生朝气蓬勃,只要老师们真心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张老师重视人才,通过教育方式体现师者修为。张老师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化工领域的博士后。作为研究生导师,张老师培养出了包括李群生在内的国内科研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张老师要求自己的研究生必须要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打好基础之后才能提出新观点,取得创新。李群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道:“张教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非常看重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动手能力强是化工学科的特色,受导师的影响,他现在也这样要求学生。张老师鼓励研究生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践行踏实肯干的作风,刻苦钻研,敢为人先,不断去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张老师关爱学生,付出真情实感温暖莘莘学子。作为老师,张老师强调一定要及时关心家里有困难的孩子们,主动为这些学生提供帮助,自己一次小小的举动,可能会温暖学生的一生。张老师一直坚持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正面的思想力量。张老师说:“我们教育学生,不仅要让他获得学位,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指点迷津,指引方向”,这就是张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为学生们做的,这就是张老师在任职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期间为学院做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张老师这座伟岸的青山始终影响着我们,也为化学工程学院的发展树好了“风向标”。


高瞻远瞩谋发展,运筹帷幄与时进。

嘉言善行领院风,身体力行彰院貌。

礼贤下士有始终,润育桃李万里期。

大公无私任劳怨,有口皆碑载厚德。

 ——记北京化工大学退休老院长张泽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