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一届分子模拟与智能化工国际会议在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顺利召开。大会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等20余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共襄盛举。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王峰以及帝国理工大学教授、Molecular Simulation期刊主编Nick Quirke应邀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致辞。大会开幕式由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程道建主持。
王峰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嘉宾致以诚挚欢迎。他指出,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下,“分子模拟”与“智能化工”的深度融合,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他强调,当高精度的“计算显微镜”与强大的“智能大脑”相结合,已彻底改变了化学工程的传统研发模式,极大地加速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进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与健康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充满希望的全新解决方案。作为以“引领中国化工高等教育”为使命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王峰副校长表示,北京化工大学正积极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重点培育智能化工学科方向,坚定站在国家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他深信,本次会议搭建的高水平国际化平台,必将促进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催生崭新的合作。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峰致辞
Nick Quire教授在致辞中生动回顾了分子模拟从四十年前的“学术好奇”到如今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巨变,并深刻指出,二者的结合正推动“化学设计”迈向全新的“化学智能”范式。他强调,模拟已不再是实验的事后验证,而是与AI共同成为在产品规模化生产前的“智能过滤器”,能极大加速新材料的创制进程。 Quirke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为全球专家探讨这一前沿交叉领域、激发新思想与促成实质性合作提供了宝贵平台。

帝国理工大学Nick Quirke主编致辞

程道建院长主持大会开幕式

大会现场

大会合影
会议简介:
分子模拟与智能化工国际会议,旨在推动分子模拟等理论计算方法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融合,助力人工智能推动化工热力学模型、化工过程及化工新材料研究范式实现创新性变革。同时为该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产业界精英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聚力探讨学科前沿方向,共享最新研究成果。该系列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委会与 Molecular Simulation期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第一届会议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