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国情 践化工 筑强国 ——我院师生代表赴国家能源集团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开展工程研修赋能行活动

时间:2025-11-12阅读次数:10

为深化教师国情研修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精准对接能源化工行业发展需求,11月7日,化学工程学院组织教授代表及22级本科生、24级 25级工程硕博专项学生代表,赴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 “低碳院”)先进材料中心开展 “知国情 践化工 筑强国” 工程研修赋能行活动。通过政策研学、技术交流与实地考察,学院教师将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前沿实践深度融合,为提升育人质量注入鲜活动力。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高佳,党建工作部主任贺景瑞,学校研究生院党支部书记、研工部部长王陶冶,研工部副部长江泽鹏、科研院副院长姚剑飞、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侯德榜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林爱军及低碳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活动交流。

在联学共建环节,低碳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王霞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系统解读 “双碳” 目标下能源化工行业的转型使命与创新方向。我校研究生院党支部书记、研工部部长王陶冶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精神,强调教师需将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为学院教师国情研修提供了根本遵循。

行业前沿交流中,低碳院组织人事部专员朱鹤翔介绍了低碳院校企共建工程硕博士培养及入企管理、组织机制建设等情况。化学工程学院李春喜教授作为校内导师代表,与低碳院国家特聘专家钟大龙围绕双导师制实践展开深度对话,结合双方在化工分离技术、低碳材料研发等领域的合作经验,探讨如何将企业真实研发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 “科研反哺教学、实践赋能育人” 的良性循环。

活动期间,学院师生还深入低碳院一层展厅详细了解了低碳院的发展历程和品牌文化,认真询问了低碳院在氢能、储能、材料、煤化工等领域的研发进展,观摩无人实验室,初探AI赋能科研的典型案例。在分析表征实验室,近距离参观了球差电镜、微断层扫描仪、原位光谱等先进设施,对科研的方法与实现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亲眼目睹氢能全周期技术链条,观摩煤矿地下水库技术模型,深入了解宁煤400万吨煤制油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里程,让我对化工学科的低碳发展路径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参与研修的学院教师表示,低碳院在“碳、氢、水、废”四个焦点领域全面布局,丰富的技术成果和推广案例实现了“从研到用”的全面转化,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行业案例。正在企业实习的 2024级工程硕士侯泽楷分享的一线实践经历,更让教师们清晰把握工程硕博士培养中 “实践能力” 与 “创新思维” 的培养重点。

本次研修赋能活动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文件精神的关键行动,学院今后将持续推进“知国情 践化工 筑强国” 工程研修赋能行活动,通过该活动推动教师深度融入产业一线,切实感知国情、提升专业能力,致力于为国家战略需求培育更多化工领域的卓越人才。